溶解性無機碳(DIC)的碳同位素組成(δ13C)是研究水體碳循環過程的重要指標,其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高度依賴于樣品前處理流程的規范性。本文檔詳細規定了水樣采集、DIC提取、純化及同位素質譜分析前的標準化操作步驟,重點控制酸化條件、氣體純化和記憶效應等關鍵環節,確保δ13C測定精度優于±0.2‰(相對于VPDB標準)。本方法適用于淡水、海水及地下水等環境樣品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。
1. 適用范圍
本流程適用于天然水體(包括海水、淡水、地下水等)中溶解性無機碳(DIC)的δ13C分析樣品制備,涵蓋以下步驟:
-
樣品采集與保存
-
無機碳提取
-
純化與轉化(CO?制備)
-
同位素質譜(IRMS)進樣前處理
2. 實驗原理
通過酸化釋放水樣中的DIC(包括CO?、HCO??、CO?2?),經高純氦氣載帶通過冷凍純化系統,最終轉化為CO?氣體供同位素比值質譜(IRMS)分析。
3. 儀器與試劑
3.1 主要儀器
設備名稱 |
規格要求 |
真空提取線 |
耐壓<10?3 Pa,含液氮冷阱 |
氣體質譜儀 |
分辨率>100(如Delta V Advantage) |
微量注射器 |
50-100 μL(精度±0.1 μL) |
水浴鍋 |
控溫精度±0.1°C |
3.2 關鍵試劑
試劑 |
純度要求 |
磷酸(H?PO?) |
85%,δ13C本底已知 |
高純氦氣 |
>99.999% |
液氮 |
工業級 |
無水乙醇 |
色譜純 |
4. 操作流程
4.1 樣品采集
-
采樣容器:
-
使用棕色玻璃瓶(預先用10% HCl浸泡24小時)
-
避免氣泡,滿瓶采樣(頂空<2%)
-
-
現場處理:
-
立即過濾(0.45 μm GF/F濾膜)
-
添加飽和HgCl?溶液(終濃度20 mg/L)抑制微生物活動
-
4.2 實驗室預處理
-
樣品轉移:
-
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分裝至20 mL頂空瓶
-
記錄pH、溫度等參數
-
-
酸化釋放:
4.3 CO?純化
-
冷凍分離:
-
通過-80°C乙醇冷阱去除水汽
-
液氮冷凍(-196°C)捕獲CO?
-
-
純化循環:
-
重復冷凍-抽氣3次
-
最終收集于5 mL樣品管
-
4.4 質譜分析準備
-
壓力校準:
-
使用標準CO?(δ13C=-3.5‰ vs. VPDB)校準
-
進樣壓力控制在0.8-1.2 bar
-
-
空白校正:
-
每批次運行2個實驗室空白(超純水+同批試劑)
-
5. 關鍵控制點
5.1 誤差來源控制
誤差類型 |
控制措施 |
同位素分餾 |
酸化溫度嚴格控制在40±0.5°C |
交叉污染 |
樣品間隔用高純氦氣沖洗3分鐘 |
記憶效應 |
每5個樣品插入標準品監控 |
5.2 數據質量控制
-
精密度:平行樣δ13C差值≤0.2‰
-
準確度:NBS-19標準物質回收率98-102%
6. 注意事項
-
采樣階段:
-
避免使用橡膠/塑料部件接觸樣品
-
河口樣品需記錄鹽度梯度
-
-
實驗操作:
-
磷酸注入速度需恒定(0.1 mL/min)
-
液氮純化時防止O?冷凝(保持系統真空)
-
-
長期儲存:
-
酸化后樣品可-20°C保存14天
-
未處理樣品需24小時內分析
-
7. 故障排除
問題現象 |
可能原因 |
解決方案 |
質譜信號不穩 |
水汽殘留 |
延長冷凍時間至45min |
δ13C值偏正 |
酸化不完全 |
檢查磷酸新鮮度 |
峰形拖尾 |
系統泄漏 |
氦質譜檢漏 |
8. 參考文獻
-
USGS TWRI 5-A9 (2018)
-
Marine Chemistry 115(1): 110-123
-
ISO 5667-3:2018水質采樣標準
注:本流程適用于δ13C分析,若需1?C測年需改用真空封管法提取DIC。